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思政之窗 >> 专题教育 >> 正文

守住职校生实习管理的“红线”

发布者: 发表时间:2022-02-20

       近日,教育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对2016年印发实施的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进行了修订,进一步明确学生实习的行为准则,为实习管理划定“红线”。针对实习内容专业不对口、强制实习、收费实习等问题,新《规定》提出1个“严禁”、27个“不得”,强调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,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,明确实习单位应给予学生适当实习报酬。

 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存在违规现象由来已久。事实上,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工作牵涉人数多、时间跨度大、专业覆盖面广,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。任何一方的懈怠或缺位,都会让学生的实习出现问题。所以,面对新《规定》提出的各项要求,政府、学校、企业等相关责任方需要深刻领会其精神,守住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“红线”,以底线思维破解实习难题。

  首先要守住的底线是规范实习流程。所有实习乱象中,危害最大的当数有偿实习。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使,以实习名义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从事简单重复劳动,乱收实习安置费,从学生应得的薪酬中违规抽取“人头费”,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。这些操作之所以屡禁不止,根本原因在于实习流程不够规范,让心术不正者有机可乘。新《规定》特别明确了学校选择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,包括实习单位名单须经校级党组织会议研究确定后对外公开;职业学校组织学生跨省实习的,须事先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,按程序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等。

  破解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难题,政府要持续关注保障岗位供给,为不越实习“红线”奠定基础。在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背景下,要对专业类别繁杂、人数众多的职校生实习如期、妥善安排,对职业学校来说并非易事。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,企业实习岗位短缺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向“长三角”“珠三角”地区盲目流动,不仅容易产生违规之举,而且难以让本地企业与院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。新《规定》指出,地方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企(事)业单位等按一定比例设立实习岗位并对外发布岗位信息。这将有效破解职业院校实习安置时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的尴尬,为不越实习“红线”奠定坚实基础。

  破解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难题,职业学校要主动完善实习内容,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底线。新《规定》重申了实习的性质并优化其内涵和边界,强调学生实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,既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备途径,也是锤炼意志品质、提前熟悉岗位、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。这不仅是对以往放羊式实习的纠偏,更为规范学生实习安排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出了要求。既然实习为教学的一个环节,实习就必须要有详细科学的内容安排,有目标、有计划、有考核,共同组成教学的“底线”。一旦实习内容明确、实施程序严谨、实习考核到位,许多“红线”将永远不会被触碰。

  在构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良性生态中,落实各方责任不容忽视。新《规定》由教育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修订、共同颁发,足以说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牵涉方方面面,政府各部门责任重大。新《规定》共有8章内容,其中“实习组织、实习管理、实习考核、安全职责、保障措施、监督与处理”等6章内容处处强调责任。可见,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、落实好责任。只有各方尽责,才能有效形成合力,共同守护底线。

 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乱象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,实习乱象的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。新《规定》的发布,是一个难得的综合治理契机。如果各方能够以底线思维守护职校生实习“红线”,有效、高效、长效的治理将很快实现。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每个职教学子的切身利益,也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自身的高质量发展。(钟焦平)